田畴染新绿,农事催人忙。连日来,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抢早抢时开始水稻育苗工作,为新一年的粮食丰产增收打下基础。

好秧一半稻,苗好三分收。在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的水稻育苗大棚里,稻农们正围着最新引进的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机紧张忙碌着,装土、播种、覆土等作业一气呵成,不到两个小时,一座大棚的2000多个秧盘育苗工作就能完成。与传统的人工育苗相比,自动的播种机撒籽、撒肥、盖土均匀,效益好,用工少。利用自动化水稻育秧播种机开展育苗工作,让科技助力春耕生产,不仅能提高秧苗质量,速度也是以前人工的好几倍。

瞄准高产丰收,水稻种植基地还因地制宜推广良种良技,更让今年朔城区5000亩水稻的高质量种植有了底气,为全年粮食丰产、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。该基地负责人石云宝说:“我们今年土是蚯蚓粪,纯绿色的蚯蚓粪,它的优点一是松软,二是营养价值高,对促进水稻苗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作用,水稻的品种,今年还是正儿八经的五常稻花香,吃起香,闻起更香。为了更好地提高产量,保证质量,今年我们在育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,保证今年又有一个好的丰收。”

石云宝是朔城区神头镇第一位种植水稻的人,2018年,他在撂荒的盐碱地上成功试种出50亩,亩产达600斤以上的优良水稻,填补了朔州市多年来水稻种植的空白。这也让周边的村民在盐碱地上看到了希望,纷纷加入到种植水稻的行列。种植户尹殿元说:“去年亩产就达到一千多斤,技术越来越成熟,产量越来越好,收成也越来越好,今年我计划种40多亩。”

昔日盐碱滩,今秋米粮仓。水稻连年丰产,让石云宝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水稻“土专家”,也让水稻在桑干河畔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,更让朔城区水稻种植走上了规模化、合作化、科学化的种植之路。据石云宝介绍说:“我们去年种了将近1700亩获得丰收,而且每亩能达到1000斤到1100斤,这样的话,每亩的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,所以今年又扩大了种植面积,我们今年有信心把水稻种好,我们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”(刘晓广?李妍?李宏宇?闫红祥)